久古
6月10日,中国足协发布了对石柯和阿不都海米提违规违纪的处罚公告。与此同时,中超公司也在行为。同一天,浙江俱乐部就收到了来自中超公司的“违规”处理通知,原因是浙江队穿戴印有广告的训练服。通知附件显示,所谓“广告”,就是浙江俱乐部两个股东“绿城中国”和“浙江能源”的LOGO。
也因此,11日进行的中超联赛第3轮嵩山龙门与浙江队之战,后者赛前出发以及训练、参加赛前新闻发布会等的时候,球衣胸前一左一右两块地方都用白色透明胶粘贴、遮掩着,就像神仙道人或者武打片中那些武林高手的两笔花白眼眉一样,看起来怪怪的。
根据中超公司的罚单,浙江队“违反了《中国足球协会超级联赛装备管理规程》第一章第一条、第六章第四十五条第五点之规定”。因为是初犯,这次就先通报批评。通知强调,中超公司将依照《中国足球协会超级联赛装备管理规程》的规定,“坚决严肃处理各类装备违规行为、维护中超联赛各俱乐部及赞助谪的相关权益”,也希望各中超俱乐部“能够共同维护联赛秩序和来之不易的足球发展环境”。
看了相关报道后,隔着电脑屏幕都能够感觉得到浙江俱乐部大写的尴尬。由于是赛会制,所有球队都封闭在赛区内进行训练比赛和日常生活,因而都必须严格按照《中国足球协会超级联赛装备管理规程》的着装要求,稍有不慎就违规,就要受到处罚。浙江队或许因为是中超“新兵”,对规则不是那么的熟悉和了解而撞上了“枪口”。这次中超公司是先礼后兵,要是再犯,估计就不止是通报批评而是罚款了。
2020年12月14日,在上海召开的中国足球职业联赛专项治理工作会议上规定,从2021赛季开始,所有职业俱乐部名称必须实行中性化,即俱乐部注册官方名称只能是“行政区域+俱乐部名称+足球俱乐部+企业组织形式”,并且俱乐部名称不能超过4个汉字。俱乐部报名简称或球队名称必须规范为:行政区域+俱乐部名称。名称中不得含有其他法人或不是法人组织名称,也不得使用非汉字;不得含有俱乐部任何股东、关联方式或控制人字号、商号或者品牌名称,也不得用名称相似或近似的汉字词组。
后来,因为照顾几家“老字号”,国安、泰山、亚泰、申花等得以保留,其他的全部改为“中性名”,比如广州恒大改为广州队、上海上港改为上海海港,等等。
说白了,就是不能让俱乐部赞助商的任何标识出现,除非球队走在大街上。但在赛会制之下,如果人家要较真,相信浙江队球员在赛区驻地酒店房间内都必须粘贴透明胶。通俗一点说,现在的中超联赛就成了“公益联赛”,也可以称为“信仰联赛”。中超公司可以做打广告之类的事情,但俱乐部不能,哪怕只是球衣上有个LOGO。
足协从俱乐部这个“源头”开始抓,中超公司则在赛区范围内“维持秩序”,这一前一后、双重挤压之下,浙江队只能多买一点透明胶——就像有些球员大热天穿长袖衣服,或者用透明胶遮挡文身一样,继续坚持粘贴、遮掩,除非迅速赶制一批新的、符合《中国足球协会超级联赛装备管理规程》规定的训练服。
通过这件事,可以看出中超俱乐部的生存环境在进一步恶化,生存空间进一步被压缩。我就奇怪了,受到疫情影响都已经两年多了,没完成股改——目前看来主要是国资控投的中超俱乐部,因为母公司经营困难,很多都处于欠薪状态,甚至一些俱乐部不得不停止运营、球队都已经解散了,还在一昧强求俱乐部名称中性化,真有迫在眉睫的必要性吗?特殊情况下,为什么就不能暂缓执行、让俱乐部先缓一口气解决生存问题?
中超公司的生存,依赖俱乐部,但俱乐部呢?如果股东和赞助商的权益得不到体现,人家投资足球的积极性从何而来?没有了俱乐部,又哪来什么中超公司?疫情之下,一个赛季也就几百万、多则上千万的联赛分红,又如何能维持一支球队的日常开支?要求赞助商既“无名”又“不逐利”,这种兴趣又能维持多久?
所谓“联赛秩序和来之不易的联赛环境”,不应该只是俱乐部要维护,中超公司甚至中国足协也有责任维护。如果俱乐部只有付出,没有索取;只讲奉献,没有回报,这种游戏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。
从天海到江苏,到青岛、再到重庆,两年多时间就有4家中超(青岛是降级之后)俱乐部消失。接下来,还会有“后来者”吗?
(今日头条独稿,未经许可禁止以非本人名字转载!图片来自今日头条免费图片库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谢谢)
文章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在内)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
本文作者:admin本文链接:https://567256.com/post/2501.html